种子介绍
白腊种子展示↑
白腊种子大小对比↑
白蜡树为落叶乔木,高10-12米,树皮灰褐色,纵裂。芽阔卵形或圆锥形,被棕色柔毛或腺毛。小枝黄褐色,粗糙,无毛或疏被长柔毛,旋即秃净,皮孔小,不明显。羽状复叶长15-25厘米;叶柄长4-6厘米,基 部不增厚;叶轴挺直,上面具浅沟,初时疏被柔毛,旋即秃净;小叶5-7枚,硬纸质,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,长3-10厘米,宽2-4厘米,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或稍大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钝圆或楔形,叶缘具整齐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无毛或有时沿中脉两侧被白色长柔毛,中脉在上面平坦,侧脉8-10对,下面凸起,细脉在两面凸起,明显网结;小叶柄长3-5毫米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枝梢,长8-10厘米;花序梗长2-4厘米,无毛或被细柔毛,光滑,无皮孔;花雌雄异株;雄花密集,花萼小,钟状,长约1毫米,无花冠,花药与花丝近等长;雌花疏离,花萼大,桶状,长2-3毫米, 4浅裂,花柱细长,柱头2裂。翅果匙形,长3-4厘米,宽4-6毫米,上中部最宽,先端锐尖,常呈犁头状,基部渐狭,翅平展,下延至坚果中部,坚果圆柱形,长约1.5厘米;宿存萼紧贴于坚果基部,常在一侧开口深裂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
树体耐旱、耐湿、耐高温,喜肥、喜水、喜阳光,产于南北各省区。多为栽培,也见于海拔800-1600米山地杂木林中。越南、朝鲜也有分布。本种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,分布甚广。本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,分布甚广。主要经济用途为放养白蜡虫生产白蜡,可制蜡烛或药丸外壳,又可用来涂蜡烛、封闭容器等。尤以西南各省栽培最盛。
春季播种培育实生苗,加强管理,当年秋季凡地径达0.4厘米以上者,均可进行带木质部在地径处芽接,该方法成活率高,繁殖系数大。亲合后的苗子可于当年冬或翌春移入大田进行定植。竖春当树汁开始回流时剪砧。分二次进行,第一次在嫁接部位以上20厘米~30厘米处平截(目的保证汁液大量回流,确保接芽恢复活性)。第二次在芽体开始萌动时,在嫁接部位以上0.5厘米~1厘米处平截。与此同时进行解绑。解绑后为减少养分消耗,保证嫁接芽体正常成长,积极做好除萌工作,定苗后,加强苗期管理,除肥水充足外,要及时中耕、除草、预防病虫害。这样,其优良特性便能显现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