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牵牛是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。叶宽卵形或近圆形,深或浅的3裂,偶5裂,长4-15厘米,宽4.5-14厘米,基部圆,心形,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,渐尖或骤尖,侧裂片较短,三角形,裂口锐或圆,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;叶柄长2-15厘米,毛被同茎。花腋生,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,花序梗长短不一,长1.5-18.5厘米,通常短于叶柄,有时较长,毛被同茎;苞片线形或叶状,被开展的微硬毛;花梗长2-7毫米;小苞片线形;萼片近等长,长2-2.5厘米,披针状线形,内面2片稍狭,外面被开展的刚毛,基部更密,有时也杂有短柔毛;花冠漏斗状,长5-8(-10)厘米,蓝紫色或紫红色,花冠管色淡;雄蕊及花柱内藏;雄蕊不等长;花丝基部被柔毛;子房无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0.8-1.3厘米,3瓣裂。种子卵状三棱形,长约6毫米,黑褐色或米黄色,被褐色短绒毛。
一年生缠绕草本,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。 叶宽卵形或近圆形,深或浅的3裂,偶5裂,长4~15厘米,宽4.5~14厘米,基部圆,心形,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,渐尖或骤尖,侧裂片较短,三角形,裂口锐或圆,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的柔毛;叶柄长2~15厘米,毛被同茎。
花腋生,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,花序梗长短不一,长1.5~18.5厘米,通常短于叶柄,有时较长,毛被同茎;苞片线形或叶状,被开展的微硬毛;花梗长2~7毫米;小苞片线形;萼片近等长,长2~2.5厘米,披针状线形,内面2片稍狭,外面被开展的刚毛,基部更密,有时也杂有短柔毛;花冠漏斗状,长5~8(~10)厘米,蓝紫色或紫红色,花冠管色淡;雄蕊及花柱内藏;雄蕊不等长;花丝基部被柔毛;子房无毛,柱头头状。
牵牛花荫果成熟期不一,且成熟后易开裂,应随熟随采。茹果采下置室内阴干,开裂后取出种子,贮藏于阴凉干爽处。江南暖和地带可多季播种,长期观花,但以秋播春花和春播夏花为主。北方地域为早开花,可在温室或大棚内春播育苗,育苗天数35~45天。因牵牛花种子具较硬的外壳,播前先割破种皮,或浸种24小时,然后播种;或浸种后置于20~25℃环境中催芽,出芽后播种。经上述处置的种子均比种子直接播种的出苗快且划一。牵牛花种子粒大,但发芽率不高,故普通露地采用点播法,每一次播3~5粒,出苗后再行间苗。催芽的出芽后可直接播在容器中,用直径7~8厘米的容器直接培育成苗,每个容器播1粒发芽种子。苗床撤播,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200~250克。覆土厚度约2厘米,不宜太薄,否则容易带帽出土。种子不经处置直接播种的,在适合条件下7~8天出苗。
牵牛花子发芽温度为20~30℃,一般在四月末五月初播种(南方还可以提前),按品种分行播在细沙土苗床中,湿度适中时大约10天左右萌发。大约再过10天左右,子叶完全张开。待真叶刚刚萌发时,就应移栽入小盆中,过早苗弱,过迟伤根,都不利于以后的发育。小盆上应作好标记,注明品种。
盆栽用土可选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,用腐叶土4份、园土5份、河沙1份配成,并在盆底施入少量骨粉做基肥。上盆1周后开始施稀薄液肥。剩余期间每2~3周施一次稀薄饼肥水或复合肥。孕蕾期喷施1~2次0.2%磷酸二氯钾水溶液,则花大色艳。浇水要勤,特别是夏季浇水要充足,但盆内不能积水。牵牛花喜阳光,应放在庭院向阳处或南向阳台上或窗台上培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