상세페이지






孔雀草(拉丁学名:Tagetes patula L.)菊科、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茎直立,分枝斜展。叶羽状分裂,头状花序单生,管状花花冠黄色,瘦果线形,花期7-9月。
原产墨西哥。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,生于海拔 750-1600m的山坡草地、林中,或庭园栽培。具有药用价值。孔雀草的全草可入药,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苦,平。

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厘米,茎直立,通常近基部分枝,分枝斜开展。叶羽状分裂,长2-9厘米,宽1.5-3厘米,裂片线状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,齿端常有长细芒,齿的基部通常有1个腺体。
头状花序单生,径3.5-4厘米,花序梗长5-6.5厘米,顶端稍增粗;总苞长1.5厘米,宽0.7厘米,长椭圆形,上端具锐齿,有腺点;舌状花金黄色或橙色,带有红色斑;舌片近圆形长8-10毫米,宽6-7毫米,顶端微凹;管状花花冠黄色,长10-14毫米,与冠毛等长,具5齿裂。

瘦果线形,基部缩小,长8-12毫米,黑色,被短柔毛,冠毛鳞片状,其中1-2个长芒状,2-3个短而钝。花期7-9月。生于海拔750~1600m的山坡草地、林中,或在庭园栽培。喜阳光,但在半荫处栽植也能开花。它对土壤要求不严。既耐移栽,又生长迅速,栽培管理又很容易。撒落在地上的种子在合适的温、湿度条件中可自生自长,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。

中国南方,它的开花期为3至5月及8至12月。从播种到开花仅需70天,早春育苗在大棚内不加温即可,晚霜后定植庭院、花坛或盆栽。
孔雀草种子的每克粒数在290~350之间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保护地条件下,一年四季均可播种。但由于用花条件的限制,以“五一”、“国庆”两个节日的用花量最大。再由于孔雀草的播种要求气温高于15℃(或有加温保温条件),因此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播种期一般在11月至8月。气候暖和的南方可以一年四季播种;在北方则流行春播。如果是在早春育苗,应注意确保一定的生长温度,尽量避免生长停滞。播种宜采用较疏松的人工介质,床播、箱播育苗,有条件的可采用穴盘育苗。介质要求pH值在6.0~6.2(稍高于其他品种),EC值<0.75,经消毒处理,播种后用蛭石稍稍覆盖。孔雀草的发芽适温22~24℃,发芽时间5-8天。

播种后2~5天露白(胚根显露)。孔雀草种子发芽无需光照,通常在播种后覆盖一层薄薄的介质,建议以粗片蛭石为好,这样,既可以遮光,又可以保持育苗初期介质的湿润。保持介质湿润,但要防止过湿,温度保持在22~26℃。
从胚根显露至子叶完全展开约7天。一旦胚根显露,就要降低湿度,并要在介质略干后再浇水以利于更好的发芽和根的生长。给予4500~7000Lux的光照,并保持介质pH值在6.0~6.2,EC值<0.75,介质温度20~21℃。如果所使用的介质不含有营养启动剂,则可以在子叶完全展开时施以50ppm的14-0-14水溶性肥料。

园林 由于一串红承受不了“五一”的低温,又经不起“十一”的早霜,盛夏的酷暑可使大多植株呈半死状态。因此,孔雀草巳逐步成为花坛、庭院的主体花卉。它的橙色、黄色花极为醒目。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