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子介绍
绛车轴草(学名:Trifolium incarnatum L.)是蝶形花科车轴草属植物,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厘米。主根深入土层达50厘米。茎直立或上升。掌状三出复叶;托叶椭圆形,膜质。花序圆筒状顶生,花期继续伸长,长3-5厘米,宽1-1.5厘米,果期缢缩闭合;花冠深红色、朱红色至橙色,旗瓣狭椭圆形,锐尖头,明显比翼瓣和龙骨瓣长;子房阔卵形,花柱细长,胚珠1粒。荚果卵形;有1粒褐色种子。花果期5-7月。
原产于意大利、非洲南部和地中海沿岸。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荷兰、日本等引种栽培。中国长江中、下游试种成功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,适宜的分布区为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的地方,以700-1000毫米为适宜。
绛车轴草为一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。 绛车轴草含氮量高,腐烂分解快,可用作稻田绿肥。由于茎叶密集,绿色期长,花色鲜艳,也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。护土和固土力强,也用作水土保持。
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厘米。主根深入土层达50厘米。茎直立或上升,粗壮,被长柔毛,具纵棱。掌状三出复叶;托叶椭圆形,膜质,大部分与叶柄合生,每侧具脉纹3-5条,先端离生部分卵状三角形或圆形,被毛;茎下部的叶柄甚长,上部的较短,被长柔毛;小叶阔倒卵形至近圆形,长1.5-3.5厘米,纸质,先端钝,有时微凹,基部阔楔形,渐窄至小叶柄,边缘具波状钝齿,两面疏生长柔毛,侧脉5-10对,与中脉作40°-50°角展开,中部分叉,纤细,不明显。
花序圆筒状顶生,花期继续伸长,长3-5厘米,宽1-1.5厘米;总花梗比叶长,长2.5-7厘米,粗壮;无总苞;具花50-80(-120)朵,甚密集;花长10-15毫米;几无花梗;萼筒形,密被长硬毛,具脉纹10条,萼齿狭三角状锥形,近等长,萼筒较短,萼喉具一多毛的加厚环,果期缢缩闭合;花冠深红色、朱红色至橙色,旗瓣狭椭圆形,锐尖头,明显比翼瓣和龙骨瓣长;子房阔卵形,花柱细长,胚珠1粒。荚果卵形;有1粒褐色种子。花果期5-7月。
绛车轴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,适宜的生长区为不冷不热,水分充足的地方。种子发芽的温度为10℃左右,以20-25℃为适宜。温度过35℃或低于10℃发芽均不良。不寒,在中国北方生长易受冻害而死亡,但在南京地区,冬季温度在下7℃至下13℃时,叶尖受冻。
绛车轴草生长要求较多的水分,适宜的分布区为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的地方,以700-1000毫米为适宜。土壤过于潮湿则生长不良,不耐水淹,能忍受轻度干旱。绛车轴草喜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壤,土壤过于粘重或贫瘠都不适宜,土壤酸度过高或碱性过大均生长不良。
绛车轴草播前要种子,用纯净而新鲜的种子播种。播前处理硬实、晒种和根瘤菌接种,可增产30%以上。新耕地和海滩地种植绛车轴草,要行根痫菌接种。可春播,也可夏播和秋播。在适宜的播种期幅度内,播种越早,产量越高,温暖地区多行秋播,在9-10月播种。春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,延晚则产量低,还影响越冬,条播或撤播。一般多行行距30厘米条播,用播种机播种。日本种植绛车轴草,推行行距60厘米宽行条播,而集约化管理的条件则采取75-90厘米的宽行条播,行间间种青刈黑麦和意大利黑麦杜,播种量:单播每亩0.8-1千克,混播每亩0.5-0.7千克。潮湿土壤覆土1厘米的出苗率,过3厘米时,出苗率就大为降低,通常以1.5-2.5厘米为宜。
饲料:绛车轴草为一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。开花期的绛车轴草干草,含粗蛋白质16.55%,粗脂肪3.62%,无氮浸出物41.43%。消化率也高,粗蛋白质为69%,粗脂肪为43%,粗纤维为56%,无氮浸出物为65%。
生态及观赏:绛车轴草含氮量高,腐烂分解快,可用作稻田绿肥。由于茎叶密集,绿色期长,花色鲜艳,也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。护土和固土力强,也用作水土保持。